觀賞魚細菌性腸炎的癥狀表現
ID:2687712025-07-03關注人數:3195
觀賞魚細菌性腸炎的癥狀表現
觀賞魚細菌性腸炎好發于青魚和草魚,是一種腸道致病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該病的病原體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觀賞魚細菌性腸炎一般在水溫18℃時開始流行,如果觀賞魚抵抗力下降,并且生存環境惡化時就比較容易感染該病。

病魚離群獨游,體色發黑,食欲減退以至完全不吃食,肝門常紅腫外突,有黃色黏液從肛門處流出。剖開魚腹,早期可見腸壁充血發紅、腫脹發炎,腸腔內沒有食物或只在腸的后端有少量食物,腸內有較多黃色或黃紅色黏液。疾病后期,可見全腸充血發炎,腸壁呈紅色或紫紅色,后腸段比較明顯,腸粘膜往往潰爛脫落,并與血液混合,充塞于腸管中。
觀賞魚昏睡病的癥狀表現
觀賞魚昏睡病是由于觀賞魚被血鞭毛蟲感染導致的,病原體為隱鞭蟲
Cryptobiasp,現在也包括錐體蟲Trypano-somasp。目前推薦的治療該病的方法還沒有有效防治觀賞魚鞭毛蟲的化學處理劑。

感染上隱鞭蟲的魚無精打彩并且游動不正常,魚變得消瘦,眼睛凹陷,魚鰓發白。受到嚴重侵害的魚死亡。錐體蟲看來是相對不致病的,并且不會產生如此嚴重的癥狀。受侵害的魚類鮭隱鞭蟲被發現于鯉科魚類如鯉魚、金魚和丁鱵魚中。錐體蟲被發現于多種魚類中,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水族箱魚類很少受到侵害。
觀賞魚魚鰾病的癥狀表現
觀賞魚魚鰾病更容易在魚體短小的金魚身上發生,在同一個魚缸中,一旦發現有一尾金魚生病了,就應該立即隔離,這樣才能防止其它觀賞魚也受到感染。那么魚鰾病的癥狀是怎樣的呢?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觀賞魚有魚鰾病呢?
罹患此病的金魚無法維持其軀體的平衡,有時會有倒栽蔥似的翻跟斗,最后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魚最常患此病,病魚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長時間,但失去觀賞價值。這種病無法治療,防治的方法就是水溫不宜急劇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