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缺氧會怎么樣啊
鸚鵡魚缺氧會怎么樣啊
鸚鵡魚缺氧通常會出現浮頭或悶缸的癥狀,具體表現是鸚鵡魚游到水面上,然后張開嘴巴進行呼吸,時間長了之后表現有不愿活動,食欲下降,反應遲鈍,隨后導致窒息死亡。

如果發現鸚鵡魚出現缺氧的癥狀,就要及時給魚缸換水來增加水里的含氧量,為了避免水質和水溫突然變化導致鸚鵡魚不適應,只能換1/3的水,另外需要在魚缸里安裝氧氣泵,直接給水里補充氧氣。最后,還需要把過濾器打開,清除水里的雜質,同時也能讓水體流動起來,補充少量的氧氣。
鸚鵡魚不吃食怎么回事
導致鸚鵡魚不吃食的原因是比較多的。水溫的變化,水質的惡化、魚飼料劣質不合口味、鸚鵡魚生病等等,這些情況也都會導致鸚鵡魚不吃食。恒定水溫、調節水質與飼料都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是生病的原因導致鸚鵡魚拒食的話,就要引起重視了。能引起鸚鵡魚拒食的疾病主要是細菌性腸炎。
引起腸炎的主要原因是吃了不清潔的食物或攝食過飽、腸道脹飽、排泄受阻,最后由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病魚常常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突出,魚體呈呆滯,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動,體肌作短時間的抽搐,不進食,糞便白色。

治療腸炎的方法較多。市場銷售的藥物也較多,內服藥如納克菌、魚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藥如浴菌潔、呋喃西林、慶大霉素、土霉素、痢特靈等藥物經稀釋后潑灑或浸浴,均能取得較好療效。
鸚鵡魚水溫多少合適
鸚鵡魚對溫度適應性較強,在20-30℃的水溫中能自由生活。同時,鸚鵡魚又對溫度相當敏感,它在低水溫和水溫劇烈變動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導致體色暗淡失去艷麗的光澤,甚至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者斑紋。所以飼養過程中最好使水溫保持在21-35度,以25-30℃最好。此外,每次換水前后水溫差不宜超過0.5℃。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鸚鵡魚的生活習性吧!
鸚鵡魚棲息在礁沙混合區,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面下30-50厘米的深度中。鸚鵡魚受驚嚇時會躲入沙中,夜晚潛沙而眠,屬肉食性,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鸚鵡魚的嘴里上下都有一排牙齒,鸚鵡魚可以咬動堅硬的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