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陸龜?shù)耐庥^特征
印度陸龜?shù)耐庥^特征
印度陸龜?shù)谋臣谆y與大小像極了緬甸陸龜,顏色的分布上也很相似,所以很多人都分不清這兩種龜,下面介紹一下印度陸龜與緬甸陸龜?shù)膮^(qū)分,首先我們先說一下印度陸龜?shù)耐庥^。

一、印度陸龜?shù)耐庥^
印度陸龜?shù)谋臣S,中央隆起,有少量黑色斑點;腹甲淡黃,前緣較厚,頭頸黃色,頂部有鱗片,上頜鋸齒狀,無頸盾;四肢具鱗片,指間無蹼,尾黃而短。公龜體型較狹長,母龜則較渾圓。公龜尾巴較粗且長,母龜則相反。公龜腹甲凹陷,母龜則平整。公龜成長較緩慢,體型也比母龜小。
二、印度陸龜與緬甸陸龜區(qū)分
印度陸龜與緬甸陸龜?shù)膮^(qū)別,簡單說說:
印度陸龜?shù)念i盾有些有,有些沒有。
看頭斑和胸盾會比較準(zhǔn),印度陸龜?shù)念^部有黑斑,胸盾狹窄,胸盾上下緣外寬而內(nèi)窄,緬陸則大多是近似平行的。
另外印度陸龜腹甲有對稱的兩塊橫向走行的大黑斑,緬陸的黑斑全部都是縱向走行排列的。
印陸和緬陸區(qū)別可以看看頸盾,緬陸的脖子上方有片條形的窄窄的甲,印陸是沒有的,它的脖子上方是兩片甲的接縫。
但是據(jù)說看頸盾也是不保險的,因為有個別的緬陸也沒有頸盾。
鐘紋折背陸龜?shù)耐庥^特征
鐘紋折背陸龜是折背陸龜中最大的一個品種,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種,該種共有三個亞種,每一個亞種都有一些區(qū)別,下面介紹一下鐘紋折背陸龜?shù)耐庥^及亞種的鑒別方法。
一、鐘紋折背陸龜外觀

鐘紋折背陸龜甲長可達22厘米,有1枚臀盾以及1個鉤狀上顎,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之非洲大陸及馬達加斯加島,亞種3個,是折背龜中分布最廣和數(shù)量最大的一種,鐘紋陸龜共有三個亞種,分布區(qū)各不相連。
二、鐘紋折背陸龜亞種區(qū)分
kinixysbellianabelliana稱為東部鐘紋陸龜,分布在非洲東部各國;Kinixysbelliananogeyi稱為西部鐘紋陸龜,分布在非洲西部各國;Kinixysbellianazombensis稱為南部鐘紋陸龜,分布在非洲南部各國和馬達加斯加島上。這三個亞種又以西部鐘紋陸龜最為普遍。三種亞種棲息區(qū)雖然并未重疊,但是有時也不容易區(qū)分,稍加說明:
Kinixysbellianabelliana東部鐘紋陸龜:前腳通常有五趾,背甲甲盾為深色邊框,有黃棕色斑紋。Kinixysbelliananogeyi西部鐘紋陸龜:前腳通常只有四趾,背甲為一體土黃色,甲盾有棕色外框,及少許淺色斑紋。Kinixysbellianazombensis南部鐘紋陸龜:前腳通常只有四趾,背甲為淺黃底色,布滿寬大的黑色放射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