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鉤蟲病的癥狀有哪些
狗鉤蟲病的癥狀有哪些
當成年狗感染少量鉤蟲時,它不會出現癥狀。當幼犬嚴重感染時,會出現粘膜蒼白、消瘦、毛無光澤、易脫落、食欲減退、嗜異性、嘔吐、消化障礙、痢疾和便秘。糞便呈血色或黑色。在嚴重的情況下,它看起來像焦油,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幼犬可能有皮膚炎癥、瘙癢、潰瘍和角質糜爛,直到它們死于嚴重貧血和昏迷。

鉤蟲病主要發生在夏季。如果環境潮濕且不通風,則更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平時,應確保狗的環境干燥、通風、透氣,并及時清理糞便。對于與狗接觸的籠子或玩具,應進行更多清潔和消毒,或將其暴露在強烈陽光下以殺死蟲卵。
商業制劑為4.5%碘代硝基苯酚溶液,一次皮下注射的劑量為每千克體重0.22毫升(10毫克)。驅除狗鉤蟲的效果接近100%。此外,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和噻二嗪也可用于驅蟲。有關劑量和用法,請參考犬蛔蟲。給藥期間無需禁食,也不會出現不良反應。它也適用于小狗。
當然,如果你沒有相關的經驗和技術,你可以直接把你的狗帶到寵物醫院或寵物店,由專業人士進行診斷和治療。治療鉤蟲病并不難。如果你發現你的狗有上述類似的現象,你應該進行必要的檢查。
認識了解狗狗的鉤蟲病
鉤蟲病是犬鉤蟲、巴西鉤蟲、美洲鉤蟲和狹頭鉤蟲等寄生于犬的小腸內(主要是十二指腸)引起的寄生蟲病。這也是狗狗多發和危害嚴重的一種線蟲病。
【病原】本病病原是鉤口科鉤口屬的犬鉤蟲、巴西鉤蟲、美洲鉤蟲和狹頭鉤蟲等。最為常見的是犬鉤蟲和狹頭鉤蟲。

(1)犬鉤蟲是淡黃白色的小線蟲,形似縫衣針,頭端稍向背側彎曲,有發達的口囊,口囊前緣腹面兩側還各有三個大牙齒,各齒向內呈鉤狀彎曲。雄蟲長9-12毫米,雌蟲長10-21毫米。蟲卵無色,橢圓形,麗端較鈍,蟲卵內含8個卵細胞。蟲卵大小為56-75微米×34-47微米。
(2)狹頭鉤蟲是淡黃白色的小線蟲,兩端稍細。
比犬鉤蟲小,雄蟲長5-8毫米,雌蟲長7-10毫米。
口彎向背面,口囊發達,其腹面前緣兩側各有一片半月狀切板。
蟲卵呈橢圓形,淺褐色,蟲卵內含8個卵細胞,大小為70微米×45微米。
犬鉤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條件下(20℃-30℃),經30小時即孵出幼蟲(桿狀蚴),再經l周左右,蛻化為感染性幼蟲(帶囊鞘絲狀蚴)。
犬通常經口感染,也可經皮膚和口黏膜感染。
當幼蟲經口進入宿主體內后,停留在腸內,脫去囊鞘而逐漸發育為成蟲。
當經皮膚侵入時,幼蟲先鉆人外周血管,再移行到肺泡和小支氣管,然后到達支氣管和氣管,隨痰液進人口腔,再隨唾液被咽下,最后固著于小腸壁,發育為成蟲。
懷孕的母犬,若有幼蟲進入其血液,就可經循環進入胎盤,感染胎兒。
此外,幼蟲在母體內的移行過程中,還可進入乳汁,感染幼犬。
狹頭鉤蟲和犬鉤蟲生活史相似,但大多以經口腔感染為多見。
本病多發于夏季。
【癥狀】本病臨床癥狀的輕重,取決于感染的程度。輕度感染的病犬,其表現是貧血,消瘦,生長發育不良,有異嗜和嘔吐,還有下痢和便秘交替的癥狀。重度感染的病犬,其表現是大便帶血,甚至有血痢,排出呈咖啡色或柏油色的糞便,惡臭。此外,可視黏膜蒼白,消瘦,還有脫水癥狀。
如大量幼蟲是經犬的皮膚侵入,其皮膚就會發炎、奇癢。此外,有的還四肢浮腫,或皮膚破潰形成繼發感染性皮炎或出現口角糜爛等。
經胎盤感染的仔犬其出生三周左右,食乳量就減少或不食,精神沉郁,經常叫喚,并出現嚴重貧血癥狀,最終昏迷死亡。
剖檢時可見腸炎、腸道出血或有血凝塊,十二指腸可檢出多量的蟲體。
【診斷】根據臨床癥狀,再經實驗室進行診斷,即采取糞便后用直接涂片法或飽和鹽水浮集法檢查蟲卵即可作出確診。
狗鉤蟲病
成年狗狗感染少量鉤蟲體時不顯癥狀,幼犬嚴重感染時候,會出現粘膜蒼白、消瘦、被毛粗鋼而無光澤、易脫落、食欲減弱、異嗜、嘔吐,消化障礙、下痢和便秘交替發作,糞便帶血或呈現黑色,嚴重時像柏油狀并帶有臭味。幼犬可出現皮膚發炎、發癢、破潰以及口角糜爛等,直至嚴重貧血昏迷死亡。